×
向仙人掌學習
立即閱讀
關閉

再談地利:選擇投資城市

LOCATION,在狹義上,是地產項目在城市中的位置。廣義上的LOCATION,則是選擇發展事業的城市。

玩過在線網遊“大航海時代OL”的朋友可能注意到,在倫敦、里斯本、塞維爾、威尼斯這些大城市裡,無論是做商人、軍人還是冒險家,能夠找到的工作種類和報酬都會多個其他的城市,可以買賣的物品和服務也更多,有船廠、公會、教堂、學校……

大航海時代OL   城鎮設施

圖片來自”大航海時代OL”:http://www.dahanghaiol.com/gamedata/guide_intro/sub_06.html

玩家成長的途徑,就是在這些城市更多的出入,發現各城市間的需求和特產。也只有在這些大城市裡,才有探險寶物和冒險成果的買主。

歷史果真是這樣嗎?

在“國富論”中,亞當.斯密就早已注意到,鄉村需求小,無法支持專業手工業者的生存;大城市由於人口眾多,能夠支持更多的分工和交換,使商品和服務的質、量不斷提高。勞動者的專業技能、文明分享程度、生活狀況有更大提高的可能,繼而吸引更多的人聚集,繼續提升需求和供給。這是城市發展的“馬太效應”。

城市和國家的發展史,就是人口聚集史,就是更多人口分享領先文明的歷史。儘管隨着城市過分聚集,所帶來的“大城市病”,也是亟待解決的難題。但是在產品通常供過於求的今天,更多的人口就是更大的潛在市場,資本和人流還是本能地向商機更大的地方流動。

在國家和世界的版圖上,說一個城市有好的LOCATION,是因為他具有那些條件?

The-globe-at-night
地球夜景圖:光點越密集,區域越繁榮。

通俗的講,是“看得見”、“易到達”、“願留下”、“想再來”!

1.看得見:城市處於周邊鄰居和其他文明可見的範圍內。在人類發展的早期,文明的“可見”性,主要由傳說、遊記來傳播;逐漸進化為書籍、雜誌、報章、廣播、電影、網絡。

在古代這種傳播必須已交通可達為基礎,才能有機會帶回異域他鄉的見聞。因此“易到達”的重要性排在“看得見”的前面。隨着傳播媒介的豐富,不必親身到達也能了解並選擇旅行或生意的目的地,“看得見”以及“看上去不錯”將影響是否出行目的地城市。因此在現代“看得見”(最好是“看着美”)取代“易到達”變得更加重要—–城市需要在國家和世界媒體里發聲,並傳播美譽度。

“看不見”或者“看着不美”的城市,很可能在競爭的一開始就敗下陣來——現代社會不再是“眼見為實”的時代,互聯網時代更易“好事不出門,壞事傳千里”。地球扁平,可選擇旅行和投資的城市多多,不必冒險選擇一個聲譽不好的目標。

2.易到達:人、貨、資金、信息可以很輕鬆到達。在城市發展的早期,是人、貨然後是資金可以輕鬆、低成本到達。到了近現代,還要加上信息這一要素,從信使、郵局、電報、電話、互聯網。而後面這些需求,也是因為人、貨的聚集和交換需求而產生的。所以,易達是每個歷史中心城市發達的密碼,也是每個後發地區想要超車的要訣。

在人類的初期時代,人和貨的移動,最容易的是靠水路運輸。無輪是速度還成本 ,相對於陸路,水運都佔有絕對的優勢。沿海地區經濟比內陸地區經濟發達,皆因有無水運,以及水運能力大小發達與否所決定。一輛貨運馬車運送四噸貨物,需兩個人駕馭,八匹馬拉,六個星期才到。而一艘貨船也用六個星期,只需六到八個人,確可以運送兩百噸貨物,如果一個地區只有陸上運輸而無水運,運同樣兩百噸貨物,需要開支一百個人三個星期的生活費,以及四百匹馬和五十輛大車的損耗費,而運送同樣數量的貨物,用水運則只需要開支六到八個人的生活費和一艘船的損耗,運輸成本大小一目了然,這也是沿海地區經濟比內陸地區經濟發達的根本原因。(亞當斯密“國富論”第三章“論市場範圍對分工的限制”)

所以全球各大城市,無一不是發源於江河湖海旁。歐洲文明的孕育以及其在近代超越中國,成為世界文明的領先者,是因為地中海在地理大發現前,是其縱橫往來的內海。而地理大發現後,蒸汽機驅動超級海船,越四大洋如平地有極大關係。

直到現代,燃油發動機發明後,陸路和空路交通才因為速度優勢,取代了水路在人流運輸的統治地位。但是在大宗貨物運輸中,水運在數量和價格上的優勢仍然無法取代。

在當代,判斷一個城市的易達性有3個指標:

1.飛機直航國際和國內重要城市航線數量(括客運和貨運):與世界級文明同步,是追逐世界級城市地位的必備的目標。

2.連接國內重要城市的高鐵班次和高速公路數量:衡量與同區域重要城市的輻射力和影響力的重要指標。

3.連接國內、國外重要城市的貨運航線數、港口吞吐量以其作為郵輪碼頭母港的郵輪公司數量——貨物貿易樞紐和高端海運客流的重要指標。

上述三項指標,既反應了政府職能成效(城市基礎設施素質和社會經濟法律環境)、也反應了市場化力量(海路空運輸公司及市場需求)對這種狀況的認可——作為逐利的商業機構,是不會開闢並維持一個不長遠盈利的城市航線的。

“城·雙城對“觀點:其實和微觀上的城市商業設施一樣,城市在解決“看着美”、“易到達”後,才有條件吸引人才和資金,“願留下”,“會再來”,促就業,創稅收。

(待續……)

上一篇:

下一篇: